上网做生意,首选VIP标识会员 | | 《环球经贸信息-弹簧专刊》订阅  |  VIP会员服务
   
热门产品:       弹簧  钢丝    三立 
 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弹簧资讯> > 正文

热卷弹簧及其生产技术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6-16  浏览次数:1377
杭州通士科感应加热设备有限公司
 
      弹簧是利用金属材料弹性变形特性制造的机械零部件,其用途十分广泛,遍及各个领域,其中关系尤为密切的有汽车,电力设备,铁路设备,家电及日用五金等制造业。热卷弹簧的市场和国内机械,电力,冶金等基础工业的形势有很大关系,近几年随着国内机械工业的发展,电站建设的加快,给热卷弹簧生产带来了发展的机遇,尤其是铁路系统建设和列车的提速给热卷弹簧带来巨大的商机,热卷弹簧市场前景广阔。由于热卷弹簧之间钢丝直径,弹簧外径,自由高度和重量相差悬殊,所以难以组织自动化生产,我国热卷弹簧生产大多只能实现半机械化,手工操作占主要地位。典型工艺过程如下:落料—端头加工—加热—卷簧—淬火—回火—磨端面—压缩—喷丸—涂装。
  热卷弹簧的原材料以退火热轧状态的60Si2MnA为主,该钢国内各钢厂基本都生产,货源充足,价格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也有竞争力。贵单位若有要求也可用其它钢种,如50CrVA,60Si2Crh,60Si2CrVA,60CrMnBA等,很少使用60CrMnMoh,30W4Cr2VA。若对材料的脱碳及表面有要求,可以使用经过剥皮的材料制造,但经过表面剥皮的材料价格很贵,往往只有在重要场合下使用。近年来使用变截面材料的弹簧也开始出现,但材料价格和制作成本相当高,非特殊情况不易使用。
热卷弹簧的加热能源20世纪80年代之前大多是用煤炭或焦碳,90年代后逐渐改为柴油作为能源。也有采用可控硅中频作为加热能源,但可控硅采用的是电子管元器件,体积庞大,加热速度慢,且耗电量大。近年来我公司生产的超音频加热电源比中频省电50 %,加热速度快,工艺稳定,已被多个厂家采用。
  热卷弹簧的端头加工,通过轧锥机将已经落好料的棒料两端进行轧扁,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弹簧端面的磨削工作量,并且端头轧扁后棒料尺寸会延长,可以达到节约材料之目的。也有在生产过程中不对端头进行轧扁处理,待弹簧卷成形后,用氧气---乙炔焊枪将两端圈割去多余部分,以减少磨削余量,但这样会很浪费材料。
  热卷弹簧采取有芯卷绕,节距控制对品种较少,量较大的产品,如铁路系统的产品可采取靠模。量小品种多的产品,节距都可凭操作工人的经验控制再进行修正或把弹簧卷成并圈,然后用开档机开出节距。
弹簧卷成形后热处理方式有两种:一种是趁弹簧卷成后表面温度尚未冷却之际直接放入油池淬火,它的好处是充分利用余热,减少两次加热,节省能源,并且可以减少再加热过程中的脱炭。这种方法要求生产过程中的节拍和物流安排的较好,端面磨削余量比较小,否则弹簧经过热处理后磨削比较费力,铁路车辆弹簧生产都用此种工艺;另一种方法是弹簧卷好后冷却至室温,进行端面磨削和尺寸精校,然后送入炉中再次加热,这种工艺对节省能源和防止弹簧表面脱碳皆不利,但对弹簧热卷时的尺寸控制和端面磨削有利一些,零星弹簧的生产大多采用此种方式。
弹簧压缩的目的是稳定尺寸,减少弹簧使用过程中的变形,设备一般为国产液压机。出于成本和设备上的考虑,一般热卷弹簧不把喷丸作为强化手段,往往只把它作为清理弹簧表面的手段。只有用户对疲劳寿命有要求,且使用剥皮材料制造的弹簧才考虑用喷丸强化,以改善弹簧表面应力状态。
  对于长期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储能弹簧,由于使用中释放能量的特殊性,所以必须从选材上给予保证,另外,弹簧采用喷丸和静压处理以保证其稳定性。
  热卷弹簧的表面处理通常是涂装黑色油漆,弹簧超过一定重量时一般不用喷塑涂装,当弹簧的表面处理要求较高时采用电泳涂装,但成本较高。
  弹簧探伤一般用剥皮材料制造的弹簧用户才会提出探伤要求。
 
 
[ 弹簧资讯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  [ 返回顶部 ]

商机推荐更多商机推荐>>


  • 常州欧迪曼科技有限公司


  • 佛山市凯顿润滑技术有限公司


  • 杭州富阳区新登镇超滤五金经营部


  • 杭州富阳区新登镇超滤五金经营部


  • 杭州富阳区新登镇超滤五金经营部

资讯排行

热门商机

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VIP会员服务 | 付款方式 | 使用协议 | 隐私声明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地图 | 友情链接 | 网站留言 | 广告服务

服务热线:0571-64643567、64643569 邮箱:hqwedit@foxmail.com 传真:0571-64643168

  • (c)2016-2023 HQTH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|技术支持:桐庐捷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| 浙B2-20100045-1    

浙公网安备 33012202330137号